顯示具有 開箱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開箱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露營樂] 三峰晴空開箱分享 - 價性比高的國產帳幕

作為一個喜愛戶外活動的野孩子,怎能沒有一個Tent 呢。

呃...其實我有一個使用多年的營幕,是Luxe 出品的Buffalo 二人營,質素不錯,而且防風性高,但始終使用多時,加上過往我是一個獨佔二人營的,經過早前和Casey 去露營後發現營內空間對兩個人加背包等物件來說是比較窄,Buffalo 的窄邊單門設計也比較難出入,所以心癢想買一個三人營替換。

註:我不是想"金絲雀"般翻滾XD 只是想空間寬闊點(不知何謂"金絲雀",睇睇這裡 XD)

我的要求很基本很簡單:
-三人營
-全蚊紗內帳
-雙大門
-內籠空間大
-鋁骨
-內帳全扣式搭建
-可以只建外帳連地蓆
-內外帳之間有小廳
-左右對稱,方便半開外帳
-樣兼顏色靚
-不直$900 以下

在網上查找現在的Luxe 普通款已經差不多過千元,其他不出名的品牌的普通交叉骨營也接近七八百,而且設計平平,最後找到三峰 3F,是國內有名品牌之一(其他主要有:Mobi Garden - 牧高笛、挪客 NatureHike / NH),他們竟然有一款帳幕 "晴空" 全合我少少貪心的要求,唯獨是不知三峰質素如何,始終也是國產......終得試一次入手。

貨到拆開紙盒後見到它的真身了,扎帶造的手抽加袋底的手抽,手抽上有三峰的公司名



邊位也多加一個三峰出品的tag



完成內帳建築,搭起得很輕鬆,因為和最基本的交叉骨款有點不同,主要是兩條主骨起成隧道型的內帳,再加上一條短骨連接整個營成為所謂的 "自立式營" (Freestanding)。
全扣式內帳這個時候發揮的最大功用就是可以將營骨彎曲後才慢慢扣上扣,搭建起來更方便,
另外營的高拉力位置都加了reinforcement,耐用性可以提高一點吧



蓋上灰色的外帳,非常簡潔醒目



熟識露營用品的人見到這個三峰營其實會覺得很面善,而這個是美國品牌MSR 的Mutha Hubba,Um......



內裡的空間真係超大的,因為營骨結構的關係,會比傳統交叉骨蒙古包營寬闊,又有比隧道營搭建輕鬆,集兩種帳幕優點之大成
營頂都有扣可以穿起營燈



營骨是鋁製,兩條長骨收摺起來也是較長的,方便辨別,而整體上三條骨也比以前的骨短,方便收藏



比較意外的是配件十分齊全,值得加分,
以我所知牧高笛的營只是有最基本的內外帳營釘和兩條似有還無的營繩作配件,
三峰這個營有十二支營釘(六支內外帳+六支營繩釘),用比較貴的四角鋁釘,六條營繩,
更有鋁骨的後備替換管,內帳備用扣,內外帳破損修補包



另一個加分位是隨附的營底墊用的穿骨孔(黃色那條)是在墊的外面,也即是說受力會較好



整體上這個營比我預期中造得好,外觀車功和配件上有驚喜,耐用與否就真的要看實際使用,很期待帶這個去露營,不過就要等秋天嚕,現在天氣太熱了!


*露營人士請注意*
由於近排露營人數越黎越多,亦有好多人完全不注重露營禮儀,請記住:
請 勿 燒 草 地!!!見到有人燒草地嘅記得喝止!
— 12點後請安靜!好多人新手都唔知,營地空曠會好應聲,咪嘈住其他人(包括我)瞓覺
請勿將食物殘渣倒落洗手槽去水位,然後就塞埋,自己都無得用
—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垃圾係帶返去市區無野生動物掂到嘅地方,唔係見到垃圾筒就掉!
*露營人士請注意*

全文同步於:
http://blog.ulifestyle.com.hk/blogger/mattatsimplelife/?p=2311191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澳洲 Working Holiday - 第269天 - Cairns 之旅前篇 - 為一天活動而買的一部相機 – Olympus TG-850 開箱

可以為一天旅行而買的一部相機 – Olympus TG-850 開箱

數星期後就是Cairns 的旅行,其中的一天會遊期待已久的大堡礁,在網上搜索一番後,決定選擇從Port Douglas 德格拉斯港出發的船 – Sliversonic,去的礁區是比較遠而且較少人去的外堡礁北面,聽說那邊比從Cairns 出發,已經被破壞得蠻嚴重的內堡礁美得多,代價是多付接近HKD$1,000,而且從Cairns 出發到Port Douglas 要坐個多小時車,上船後亦要再用個多小時才到達,為的是欣賞一片大自然世界遺產,體驗到真正的堡礁自然生態環境。

有如此美景,眼看感受固然重要,如果可以帶走一點回憶,就更能勾起當時的體驗,說的當然不是要帶走珊瑚,不能做也不能想要帶走一些大堡碓珍貴的生物死物,可以帶走的就只有相片。船公司有提供Panasonic潛水DC相機出租,索價AUD$68(HKD$480)2GB SD咭可以拿走,但……我要那麼多SD 咭幹什麼!?

橫豎我又是經常去沙灘的人,自己買一部潛水相機也不過份吧。本身不是潛水攝影愛好者,沒有理由買一部用housing 的貴價潛水機,所以轉投潛水DC相機。

最後在Nikon AW120 (AUD$379)Olympus TG-850 (AUD$359) Olympus TG-3 (AUD$464) 中選擇,投了TG-850一票,雖然它是三部中最大光圈最小 (廣角f/3.5),潛力能水最弱 (10m),更沒有GPS,但它有兩個unbeatable 的賣點-潛水反mon + 21mm 鏡頭,也是暫時唯一一部有反mon 的潛水相機。


之後….噢!聖誕節托它歸家,放係廳度幾靚架!噢!聖誕節托它歸家,放係廳度閃閃下(….澳洲現在開始冬天但都不是聖誕節哦…..)

買回來之後就來個hands on 開箱LOL



反mon 靚仔


機面上指明可最深10米防水,21mm ULTRA WIDE 字樣



有左右聲道錄音,on/off 掣是按鍵式, 按掣設計合理


機蓋全機只用上一個,用了雙重鎖,對潛水機來說有不可或缺的必要,防止不覺意在水中打開機蓋。


背面沒有很複雜的按掣/轉盤,始終不是專業用機吧



反mon 可以180度隨意反起(Oh....sorry for ugly screen protective....O_o)


可以反到90度腰平添


180度反起自拍的時候手握感比想像中的好很多!


背面-食指和中指剛好扣在凹位上


上面提到的雙重鎖機蓋,就是要先解開上面的鎖,再解開下面的鎖才可以把機蓋打開


打開後就是這樣子,USB 充電、電池、記憶咭都全在這裡。
另外因為機蓋是用膠邊封住作防水效果,所以膠邊要保持無塵無頭髮在上面哦,我用的方法是用膠紙將塵貼走。


拿上手後,發現有少少因為掣和手帶位安排得太密的問題,按向右掣較難按


而Play back 和向上掣也容易按錯


相機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竟然有Timelapse 功能,雖然沒有很多的設定,不過以小機來說已經非常好


還有黃金分割顯示,不是一般的三一分割


另一樣很好用的就是有1cm 微距,就用一張10元澳幣來試試


條紋清晰,不過始終手持拍攝和暗的關係可能有少少走位呢


另外又試一下影電話的pixel


這個就清晰多了


始終是簡單方便為主的相機,沒有pro 機的M mode,但有很多場景可以選擇,主打潛水,下水的mode 就已經有4個了


此機的naming系統是會分,月、日、張數,如P5240001,5月24日第一張,是跟據DCF 設定的。
而經測試過後,naming會亂的是把相機的相都del 或cut & paste,相片會在最後一個排列後開始計算。如果拍了一百張相至P5280100,把後50張相都搬走,留下P5280001-50,當SD card 再放入相機後,檔案會在P5280051 開始記錄,所以就會出現重覆現狀。但如果只把開首的張數移走,最後一張不移走,就不會出現重覆。日期改變至也不會令檔案排列重新計算。
解法方法就是如果一天內要過相入電腦多過一次的話,就把最後一張相留在咭內,或找一張沒用的相片命名為需要的檔案前一個的號碼。而第二天拍照的話就最好把folder內的相片清空,那排列就會在0001 開始。
另外跟據以前用OM機的經驗,如果拍滿9999張,再拍的相片會放在另一個folder內,循環開始檔案名命由9999至0001,也會出現檔名重覆的現象。


實機測試,相機清晰度,反應都不錯


顏色很不錯!當然這很大程度是澳洲的天氣問題XD



高ISO 的話要求不要太高吧,始終是小機,不過不失

之後去大堡礁後就可以試一下潛水拍攝了!

全文同步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續更新:
去大堡礁影的相都在下面,全部都是用這相機拍的:

簡評是下水相片質素不錯,不過還是需要後製,防水性能合格,還可以水底自拍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舊的 新玩具開箱 Manfrotto 190CXPRO4 腳架

剛在網上找回多年前在DCHome.net 寫下的新購入腳架的開箱文。
那個年頭,對攝影充滿熱誠,相雖拍得不美,卻會拿著大大部的數碼單反隨身走,四處走四處拍,享受四周的美。
整理相片及文字過後,再加上少少新拍的相片後,將那個開箱文轉放到Blog上
-------------

[新玩具開箱] Manfrotto 190CXPRO4 腳架

這Manfrotto 190CXPRO4 是Manfrotto 的新出品 (當年是2008年,現在不新了)
早前曾比較V牌及G牌,這支腳架就兩者之間
V牌的較高較便宜,但仍是較重,而且有一次見過朋友V牌腳架被坐斷後,發現中間部份是玻玻璃纖維並非碳纖維,都不太敢用
G牌的當然是好,重量真係輕,不過1號腳的確太貴......這190CXPRO4 跟G牌的0號腳架差不多,就是高一點重一點,而且190CXPRO4有多一樣,就是中軸橫放,最後就選擇了它。 
190CXPRO4
#1 意大利製,質素有保証(新拍相片,而腳架出征多次,所以有少少破吧)


#2全部腳管都是由碳纖製,金屬部件由鎂合金製,面層做了塗層,觸感有點像膠,不過敲下去就就知道是金屬
另外腳架沒有腳管海棉,對我來說沒有分別吧


#3 190CXPRO3 和 190CXPRO4 都有Q90 功能,就是可以將中軸橫置,在這個位置掏空了,相信可以減輕一下重量


#4 金屬頂板有水平珠,而且頂板也有掏空(也是新拍舊腳的關係,銀色部份原本是閃亮反光的)


#5 上雲台的時候,頂板上這三粒小螺絲就非常有用,當雲台安裝後就可以把螺絲收上,就可以將雲台完全鎖在腳架上。沒用這三粒螺絲的話雲台就是有機會轉鬆吧


#6 金屬腳扣,腳架附上一個小扣東東,可以用來調校腳鎖的鬆緊度


#7 腳架上有扣,用來扣住腳架帶的,外影時攜帶會方便些


#8 腳架另一邊金屬部件有個突出的小鈎,可以用來掛袋作加強穩定性用


#9 & #10 190CXPRO 系列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有Q90系統,可以把中軸橫放,中軸需推到最高才可以橫置,而這個就是橫置後的樣子。而Q90 的其中一個用途可以當在低高度拍微距時可以把腳架伸遠一點




#11 這個位置就屬中軸底部,按下這掣就可以改變中軸的置向


#12 中軸末端的鎖,#11 所展示的連動部份,把它按下可以完整地把中軸抽出


#13 沒用Q90 中軸橫置時的設定示範效果,基本上對於低位的小物就只有top shot


#14 沒用Q90 中軸橫置時的實拍效果


#15 有用Q90中軸橫置時的設定示範效果,在戶外的話多一個角度就有多一個機會影多張靚相,所以對拍微距昆蟲或花等都大有幫助


#16 有用Q90中軸橫置時的實拍效果,角度其實可以更低更平的,不過地方淺窄不能再調低


另外網上亦見過其他人用Q90 作超越圍欄的拍攝用(轉自網上圖片)


#17 最後是用Q90 裝置時要注意的事,因使用Q90 後相機重心會偏離中心點,所以是有機會如示範相中般倒下來的,不過只要在相片#8 的位置上加重物就可以穩定腳架;或者把腳架角度調低一點也有助穩定腳架


總結:一支腳架除價錢,重量,高度等數字上的比較外,一些特點亦可以將它的實用價值提高,而Manfrotto 190CXPRO4 就正可以做到這點,亦是因為這點,我就買了這支腳架,的確,很不錯的